スポンサードリンク


この広告は一定期間更新がない場合に表示されます。
コンテンツの更新が行われると非表示に戻ります。
また、プレミアムユーザーになると常に非表示になります。
455.jpg有一段時間沒有正兒八經寫日記了。
算起來應該是從開始盂蘭盆會的假期開始吧。
昨天跑到豐島區的中央圖書館去蹭空調,半途實在很憋悶,忍不住在bo上發洩了一通。
想想有些事情悶著不如說出來,雖然這樣比較考驗人,但是交際就是如此,你不說,可能別人永遠不知道你心裡在想些什麽。

那麼,來寫寫最近讀的文章吧。

因為印象最深所以先從博爾赫斯說起。
拉丁美洲作家很奇特,據說熱愛把人生分為互不幹涉的兩段——革命與創作。加西亞的《百年孤獨》大學時代讀過,但依稀沒有能堅持到最後。因為那個時候追求膚淺的美與純,熱愛魔幻系,卻無法直面丑與惡。當年只看魔幻,不見現實,如今現實淩駕與魔幻之上,卻沒了那個心情,總無法堅持到最後。
《阿萊夫》是個神奇的作品。假設按照某種說法,一片文章里所有的懸念設定都必須是意有所指(中心)的話,那麼這篇文章很可能不合格。
到底講的是幻想里那個all in one, one in all,還是現實里往往事與願違呢?
這裡想做個筆記——
註釋是這樣說的:阿萊夫, 希伯來字母中第一個字母,神秘哲學家們認為它意為“要學會說真話。”

博爾赫斯在魔幻層面上的重心一開始就解釋得很清楚——
啊上帝,即便我困在堅果里,我仍以為自己是無限空間的國王。

而繼續作者本身的解釋:
……我作為作者的絕望心情從這裡開始。任何語言都是符號的字母表,運用語言時要以交談者共有的過去經歷為前提。……我看到阿萊夫,從各個角度在阿萊夫之中看到世界,在世界中再一次看到阿萊夫,在阿萊夫中看到世界,我看到我的臉和臟腑,看到你的臉……難以理解的宇宙。

而用語言描述在阿萊夫中所看到的能記住的部份世界,猶如一個飛速移動的鏡頭,由上帝的眼光看世界,宏大豐富,實在是很美的。(——這裡很想說,假如有那個功力,你若把自己變成上帝也是沒有問題的)
雖然提到過無數遍,但還是想把《潘神的迷宮》拿出來裱一裱。這部電影是我所見電影里最愛的一部,簡直無與倫比,從各個方面貼合世界觀。
說起來這也算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體現,但兩條敘事線索分明,維繫在小姑娘身上,并最終為她聯繫生死。結局全看個人偏好,宛如左右腦所做出的選擇,總有一味是讓你滿意的。
但,我果然還是趨向于死亡吧,或許對於現實,到處都無所謂“永恆的幸福”。

========
慣例吐槽:
假如這樣設定——
博爾赫斯=我
卡洛斯·阿衡迪諾·達內里=同圈基友
阿萊夫=本命
那麼以此類推——
我與基友因為同一個本命而相互認識,基友愛畫畫(寫小說),我也是,在相處過程中,我雖然嘴上不說,但心裡瞧不起基友的作品,認為那些作品“似乎能無限制地延伸叨嘮和混亂的可能性”,并對不斷推銷自己作品并at我看的基友“可以看到勤奮,忍耐和偶然性,就是看不到他自己所說的才華……氣力不是花在詩上,而是千方百計找出理由來讓人讚賞他的詩。”
我虛與委蛇,敷衍相待,最後基友懇求我推薦他的作品去給我認識的名人朋友,我口頭答應了,但實際上壓根就懶於去做(或許更深層次的意味,是不屑)。
“但那人先則強人所難,要我辦一件棘手的事,后又把我忘得一乾二淨,使我滿腹不快。”
可最後,成名的只有基友,我除了“嫉妒生氣”,還有“不理解”。
瞧瞧,這就是自我中心的現實~

所以說,真理不論先後,一直掌握在少數人手裡;做不了少數人,至少可以看看少數人是怎麼做的。
——此句自勉。
========
繼續大江健三郎的「性的人間」。
休息在家的時間大致拿起過兩回,如今讀到37頁。爲了確認長度翻到最尾上去,發現居然有120頁= =bまだまだだね~
如今七人已到目的地山中別墅,在圍爐夜話的過程中,這一小組人逐漸出現分化。
比如關鍵人物J,與有暴露癖的jazz singer微醺著,先是在人群里被明顯地區分出來,然後乾脆上二樓做愛。
J的妻子視若無睹,J妻子的大學友人(詩人)看在眼裡卻氣短不吭聲,cameraman專心于與J妻蜜子談論“地獄”這部電影的鏡頭,偷竊癖的年輕緋優和J留過洋的27歲雕塑家妹妹貼身熱舞。
在一出出舞台劇一般詳盡的對白和肢體語言描述中,在壁爐的火光與暗影交錯中,大家各懷心思,卻都不動聲色。
這不禁令人聯想到初始時仿佛能代表預示的一段小插曲——在山上看到之前因為通姦被人圍觀的家忽然亮起了燈,用自製望遠鏡可以看到裏面有個披頭散髮的女人,在不停歇地做著同樣的動作。
他們沉默地看了一會,不明瞭卻一時間誰都沒有說話。在好奇心消退后,才試探性地有人開口。但最後,也不過玩笑似的一筆帶過了。
這七個人在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,平衡點表面上似乎是J的妹妹在維繫,但實際上卻能看到妻子蜜子的影子。
她是一個支點,作為電影導演,她與攝影師維繫,與作為影評家的大學友人維繫,與丈夫兼出資人J維繫,與第三者JAZZ SINGERケイコ维系,与美術指導J的妹妹維繫,與被叫做ぼうや的年輕緋優自然也是緊密維繫著關係。
正因為她安定著,其他六個人才能若無其事地繼續著虛偽的相處模式。
這種情況下,假若失去了這樣一個支點式的存在,平衡必然被打破,這個表面平靜實則支離破碎的混亂關係又會有什麽發展呢?

恰在此時,大江桑設下了懸念。
廚房通向庭院的門不知被誰打開了。
二樓J與ケイコ的性交无法继续,因为觉得有人窥探。
緋優和妹妹也有所感覺。

昨日份恰好看到此處完。讀的時候一氣呵成,完全沒有停頓,不知不覺間就讀了這麼多的感覺。
現代小說多因為壞境和心境,無法深入更多,輕飄飄地浮在半空中,這個時候讀一本彼時人的書,無疑能學到更多。

----

最後馬克一記好貼:【隔壁贴有感,来谈谈纯文学吧
2012/08/17(金) 09:24 Criticism PERMALINK COM(0)
スポンサードリンク


この広告は一定期間更新がない場合に表示されます。
コンテンツの更新が行われると非表示に戻ります。
また、プレミアムユーザーになると常に非表示になります。

COMMENT FORM

以下のフォームからコメントを投稿してください